close




立即點擊

標題

為什麼一年有四季,24個節氣?

問題

為什麼一年有四季,24個節氣?是中國人發現,而訂定的嗎?「種田無定例,全靠著節氣」,我國以農立國,民間自古普遍流傳這句俗話至今未改。

最佳解答

.「種田無定例,全靠著節氣」,我國以農立國,民間自古普遍流傳這句俗話至今未改,可見節氣受一般農民重視的程度。節氣是我國所獨創,用來指出一年中氣候寒暑變化的周期規律。由於我國是農業發達的文明古國,對農業社會的人而言,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一年中的大事,因此對氣候與季節變化,須有一套準則或方法來遵循,以指導農業生產,二十四節氣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制定出來。 我國文化發源於黃河流域,當初二十四節氣命名以黃河流域的節氣景象及農作物生長情況為根據。台灣地處亞熱帶,緯度與黃河流域不同,平地地區即使隆冬也不易見寒霜,更遑論冰雪;因此二十四節氣的名稱與現象,台灣不一定每個都能相吻合。 然而,台灣的居民大多來自閩粵,而閩粵之人又率皆來自黃河流域中原地區,二十四節氣對國人之影響洵如影之隨形,是以至今台灣地區農民仍有許多生活習俗與二十四節氣息息相關。 二十四節氣,雖分布於十二個月當中,但是根據太陽運行而制定,因此在太陰曆的日子並不固定,在日後通行的太陽曆上較為固定不變。由於太陽主宰著地球上春夏秋冬的更替及各地氣候的變化,而節氣係依據太陽對地球射方式﹝直、斜射﹞及照射時間長短而制定。地球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它除了依地軸自西向東自轉外,並環繞著太陽周而復始的公轉,自轉一周稱為一天,而繞日公轉一周稱一年。由於地球公轉軌道是橢圓形,太陽位於橢圓中一個焦點上,因此地球在一年中有遠日點和近日點的分別,又因地球赤道面與公轉軌道面成23.5度的傾角,所以地球兩極以半年對著日光,半年背著日光,其他地區則隨其距赤道緯度的高低而所受日光照射程度多寡不同。 某地區氣候寒暖的程度,決定於太陽對該地區照射的方式,當太陽垂直或接近垂直照射時,該處接受光和熱就較多,因此氣候就較熱,而反之就較冷。 地球上我們憑肉眼實際見太陽巡迴天球一週天稱之為一年,太陽在天球上視行的軌跡,我們稱之為黃道。地球在公轉軌道上不同的位置,受陽光照射量與照射角度皆不相同,因此顥示出不同的氣候,但地在軌道上運行到什麼位置,在地球上的我們並無法知道,因此天文學家想出觀測太陽在天球上黃道的黃經度,就可以反映地球的所在。若將地球軌道比喻為一條環形道,那麼二十四節氣就好比是道路上里程的標誌,到了甚麼樣的氣候,二十四節氣的名稱,是反映一年中各時期氣候寒暑的變化,以指導農民安排農事。 在地上豎立一根竹竿,看見太陽東升後,竿影就從西方移向西北方;到中午時影子在正北方且較短;太陽西下時,竿影逐向東北偏。依據全年觀測所得的結果,發現夏天太陽位置較高影子也較短,冬天太陽位置較低也較長;因此取中午竿影最短的那天為夏至,竿影最長的那一天為冬至。制定夏至以後,在春秋兩季發現各有一天晝夜時間長短相等,便定這兩天為春分和秋分。 二十四個節氣其實應為十二個節氣十二個中氣,古代以冬至到冬至唯一個回歸年的時間,將一年時間平分十二等分,每分點為一中氣,再將中氣間平分為二,其分點為節氣,二十四節氣各屬中氣或節氣。由於兩中氣間長度相當於太陽月的長度,平均為30.436日,節氣長度則為太陽月之半,平均為 15.22日,此法及古代的平均節氣,簡稱平節氣。 清初改曆十引用西法,在時憲曆上採用平均節氣,其方法是將太陽在天球上軌道一周取為三百六十度,太陽每行十五度定一節氣。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取二十四節氣中每個節氣一或二個字編成的歌訣。又因為二十四節氣在陽曆上的日期編有「上年半逢六、二十一,下半年逢八、二十三,前後不過一、二天」的口訣。

其他答案



以上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家,如有侵犯請留言告知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51209000014KK05481

644CE8212EFF86E9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912l7 的頭像
    d912l7

    知識百科

    d912l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